胡鑫宇的案,胡锡进的文,中国的“官”“媒”之间的关系
媒体要在大是大非上拎得清,“官”也可以更加信任“媒”。
1
之前,收到好几封私信,希望我写写胡鑫宇这件事。我一直也没写。为啥?这个案件实在没啥可说的。我没证据没事实,也不可能去铅山采访调查,有啥可说的呢。
尸体发现了,是自杀。案情水落石出,谣言退散。案情本身没啥好说的,细节网上都有。
地方政府和警方对这次事件的处理,有一些可取之处。尸体找到,调查清楚后,开了记者发布会,会上有媒体提问。
之后,媒体发表了很详细的调查,也基本依照事实,没有阴阳怪气,带节奏。比如下面这篇南方都市报的报道:《胡鑫宇曾写下“原来我真的无人问津”……调查细节披露→》
这个报道,完全不像是南方系的传统风格,客观、中立、翔实,没有阴阳怪气,也没有带节奏。让人都觉得有点意外了。
胡锡进也发了一篇评论:《胡鑫宇事件思考:耸动的谣言为何总能大行其道》。 其中有这么一段话:
形成焦点的大部分都是基层事件,官方切不要“垄断”事情的主要线索。要让媒体力量加入到事件调查中来,让媒体能够进入事发地,接触到事件的主角或者相关证人。官方不是万能的,也不要试图对所有事情大包大揽,一锤定音。舆论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消费,需要跌宕起伏来自我消耗能量。要让媒体放开报道,回答公众各种各样的问题,让当事人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直接面对公众。谁报道错了,说错了,是他们的事情,不应都由官方负责。官方要打破“管得越细越好”的强管制观念。
老胡最近有点被混合双打的味道。替老胡说话,容易被人骂。但我觉得他这段话,写得挺有道理的。
今天,借着胡鑫宇的案件,胡锡进的文章,聊聊中国“官”和“媒体”之间拧巴而纠结的关系。
2
中国体制对媒体的监管是比较严格的。传统媒体业,除了少部分的挂靠的市场化媒体外,大部分媒体,其实都是“官媒”。比如南方周末,那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全资拥有的,根正苗红的官方媒体。
这些媒体本来都是官方的根红苗正亲儿子,然而,中国“官”与“媒”的关系一直有点拧巴和纠结。过去,一小部分 “官媒”的文章,并不站在“官”一边,经常有些阴阳怪气,明褒实贬。
我也有一些媒体朋友,日常交流,也了解了一些他们的心态。对他们的观点和立场,我并不同意。然而,我也能理解他们为啥会形成这样拧巴纠结的心态。
做为一个创作者,辛辛苦苦写一篇文章 404了。心态都会有点崩。我还好,业余写作,比较随意,投入也不大,经常水文。但职业媒体人,写出一篇好报道,文章,还是需要花很大精力的。
好的报道,特别是深度调查,一个几个记者,花几个月都很正常。
删了一篇2小时写的文我都会郁闷。那些记者,几个月的努力写出的报道,不让发,发不了,肯定更郁闷呀。能不发牢骚吗?
天天这么憋着,动不动就挨当头一棒。逐渐就变得满腹牢骚,阴阳怪气。其实也能理解。越满腹牢骚,写得稿子就越阴阳怪气;越阴阳怪气,被毙被删的几率更大。久而久之,形成恶性循环。
这有点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。父母管得越多越严,孩子逆反心理越强。孩子越不听话,父母就更加严厉,形成恶性循环。
媒体人心里不爽,挺正常。我要在这个行业,说不定也一肚子怨气,负能量随时向外输出。
有朋友在原先比较“正能量”的媒体工作,也是一肚子辛酸泪。说稍不注意就犯错,又要求写出特色,抓住读者的眼球,又要求四平八稳不犯错。简直不是人干的工作。犯了错误被罚了,就互相抱怨骂娘。
有时,“官”的色彩越重的媒体,反而内部的怨气越大。
说句老实话,媒体行业还能保持比较正确三观的人,我都挺佩服的。得有纵君虐我千百遍,我仍待君如初恋的顽强精神。
艺术创作圈,其实也有类似的地方。拍了一部电影,过不了审,改改改。拍了一部电视剧,过不了审,改改改。有些改也没用,投了几个亿,上不了,就全部打水漂。所以,艺术圈所谓的“反贼”多,那也挺正常的。某些导演,就算接了任务,排一部主旋律电影,也要里面夹带一些阴阳怪气的东西,来宣泄自己的不爽。
然后,犯错误就挨锤,挨锤就更不服,总要偷偷的表达一下不服。然后被发现了继续挨锤。
如果你的工作是钱少事多压力大,你还热爱这家公司这个工作吗?很难,也会阴阳怪气说怪话。
3
媒体人喜欢美国,也正常。美国媒体,那可是无冕之王。记者都牛气的很。
美国的记者,怼天怼地怼空气,骂骂总统那算不了啥。但整个媒体行业主流,对美国的体制,那是发自内心的热爱。
用普利策的话说,新闻记者是“船头的瞭望者”,要在一望无际的海上瞭望一切,审视海上的莫测风云和浅滩暗礁,为船只指明航向。
本来,美国的政客是前台形象代言人,走马灯换来换去,本来也是吸收民众怨气,挨骂的靶子。骂骂政客,无伤大雅。
美国表面上言论自由,但美国媒体从上到下对大是大非是非常坚持注意的。有损于美国根本的报道,那绝对会被封杀,销声匿迹。瞭望者在海上发现浅滩和暗礁,提出警告,但瞭望者绝不会希望国家这搜船沉掉。
在国与国关系上,这些“自由”媒体立场很坚定,大是大非上毫不含糊。整体立场就是站在美国一边,坚决的毫不犹豫的黑美国的敌人。在中美已经成为竞争对手的今天,美国媒体在报道中国相关新闻时立场极其坚定,就是黑中国。看美国的主流媒体,在看美国国内新闻时,你能看到相对客观的报道,能看到不同观点的碰撞。
但如果看美国主流媒体现在的关于中国的新闻,基本上就是一个声音,黑中国,一个立场,反中立场,只是程度不同,方法各异。
美国的主流自由派媒体是从来不会站到美国的敌人一面的。
看到美国的媒体同行呼风唤雨,中国的媒体人自然心里不爽,对美国的体制怀有好感,希望有一天中国变成美国这样。
中国律师这个行业,也有类似的情况。
4
政府和媒体的理想关系应该是美国这样。
媒体对体制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维护。而体制也相信媒体在大是大非面前是拎得清的,给媒体很多信任和宽松的空间。
这样,“官”和“媒”的关系,就能进入良性循环。媒体监督政府,提出问题。但本质上希望国家好,体制和政府都不断进步。
媒体小骂大帮忙,明骂暗帮忙。大是大非的问题上,屁股不会坐歪。这样,“官”和“媒”之间相互信任,相互促进。
这应该也是胡锡进那篇文章所希望的。
但这件事,没这么容易。
如果“官”一侧真的放松对媒体的管制,给媒体更多信任。也许绝大部分媒体人都能对得起这种信任。但会有一部分媒体人会搞出各式各样的,阴阳怪气的,明褒实贬的幺蛾子出来。这些幺蛾子会形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力,从而把“官”吓回去,不敢放松。
毕竟,一只死老鼠就可以坏一锅汤。何况在多年的严格监管环境下,心里有怨气的媒体人,也为数不少。
走出“官”,“媒”关系的恶性循环,并非易事。在“官”的一侧,需要自信,需要宽容。需要能够容忍汤里出现一只又一只的死老鼠。这种自信,需要时间,需要实力。
也许,只有中国真正走出历史三峡(这是人民日报社2018年官方说法),打破美国的围追堵截,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,才能真正建立这种自信吧。
媒体人,也一代代的在迭代。新一代媒体人,或许可以少点怨气,少点牢骚。虽然中国还有种种问题,但现在的年轻一代也已经不再相信,西方体制就是完美无瑕的“历史的终结”。
电影行业,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新的变化。看到了一些完全看不出啥怨气的电影,看到了真正的乐观向上,讲出中国人精神的影视作品。
与之前的舆情风波相比,这次胡鑫宇案件的媒体报道,也让我看到了一些好的变化。希望后面能越变越好。